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机关文化->科普公益->公益
聚首善青春之力 建和谐宜居之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8月31日 

  “用若干平凡人的小故事,讲一个中国的大故事。”去年年初,一部名为《中国式奋斗》的大型纪录片在电视、网络等平台播出。这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纪录片,是在“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拍摄完成。

  2013年10月,团北京市委启动了“青年群众”大调研活动,按1%的抽样比例,共计完成问卷10万余份,百分之一的首都青少年成为调研对象。团北京市委希望以此清楚认知新的青年社会结构,掌握各类青少年组织和群体的数量、分布、特征和利益诉求,特别是新兴青年群体的“画像”,打下做好青少年工作的理论和数据基础。

  这次调研是团北京市委积极进行改革创新的前奏。5年来,北京市各级团组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战略性课题,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开创北京共青团事业的新局面。

青年服务国家 由内而外精彩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APEC会议”)水立方迎宾晚宴结束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夫妇主动提出与志愿者黄诗怡合影留念,感谢她的微笑服务。在整个APEC会议年,3449名以90后为绝对主力的志愿者累计参与会议服务时间超过28万小时。

  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又有28所高校的2489名志愿者提供优质服务。据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项目发展部部长肖树生介绍,此次志愿者筛选条件十分严格,但青年学生热情不减,总计有1万多人报名,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服务国家大局的意识,展现他们良好的形象。

  过去5年,青年志愿者成为大大小小的国内外赛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每次重大活动前,团北京市委都会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精心筹备,用北京志愿者服务的最高水平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先后圆满完成APEC会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项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群众组织任务。

  团北京市委还发扬北京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服务国家重大任务的光荣传统,做好在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重要时点举办重大活动的群众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动员广大青年踊跃参与世界园艺博览会、冬奥会等重要国际赛会的志愿服务保障,并着眼提升首都青年国际素养,推动建立总部设在北京、辐射“一带一路”国家、致力于志愿公益服务的国际青年组织,深化北京友好城市青年交流营等品牌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青年志愿者在世界面前绘制了亮丽的“中国封面”,也有更多青年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服务国家的精彩篇章。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下,团北京市委组织首都高校青年学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城乡区域发展、精准扶贫攻坚、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保护、先进文化传播等内容,开展了“青年服务国家”系列实践活动。

一线建功立业 让城市更美好

  近年来,团北京市委通过开展各类活动组织青年参与治理“大城市病”,开展清洁空气、保护河湖、垃圾分类、文明出行、背街小巷整治“五大青年行动”,组建青年突击队参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发挥青年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同时,擦亮“青”字号品牌,组织青年争当岗位能手、开展劳动竞赛、弘扬工匠精神,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建设和北京新机场、冬奥会场馆、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第一线建功立业。

  在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黄鹤知所在的青年突击队秉承着去青海玉树援建时“缺氧不缺精神,高寒不减斗志,艰苦不怕吃苦,困难不挫信心”的精神,拿出“迎战高考”的劲头,认真对待每天的工作任务。就连晚上睡觉对讲机还放在枕边,以便在工地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为青年干事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团北京市委还以“三城一区”为重点,组织动员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和重点科技工程建设,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文化建设同样是首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团北京市委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传承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积极培育创新文化,支持青年作家艺术家创作体现时代精神、首都标准、北京特色的主旋律文化精品,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延伸阵地覆盖 增强青年获得感

  北京文化艺术和产业的肥沃土壤,吸引着以美术、音乐、戏剧、影视等为梦想的文艺青年纷至沓来。

  团北京市委通过调研,科学回答了今天“青年在哪里,青年什么样”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年龄在16~35岁、未拥有北京户籍且以艺术相关工作为收入来源的“北漂”艺术青年,有95236人。他们和外来流动青年、在京创业青年、外国在京青年、青年志愿者等群体特征明显的青年,被团北京市委课题组归纳为“特征及新兴青年”。

  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一数量庞大的新兴青年群体,团北京市委在网络从业青年、艺术青年等群体中推动建立团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帮助青年提升素质、发展职业、融入社会。同时加强对归国留学青年、自由职业青年、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等群体的团结凝聚,主动吸纳新的社会阶层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进入组织体系,增进政治认同和社会参与。过去5年,有1.1万家非公企业建团,新浪、京东等355家互联网企业成立团组织,保安、快递行业组建团工委,省级驻京团工委达到23家,共青团直接联系青年社会组织8507家,团的工作有效覆盖向新兴领域青年进一步延伸。

  “一个好玩的俱乐部,一个靠谱的朋友圈”——遍布全市的500多家社区青年汇,也在充分发挥以共青团为枢纽的地域性青年活动平台和基层青年组织职能。近800名专职社工、5000名骨干志愿者面对面、心贴心联系服务青年,累计开展活动8.2万场,服务青年164万人次,成为新时期北京团青工作的基础性阵地。

  近年来,团北京市委进一步巩固提升社区青年汇,整合青年营、青年宫、创新部落、社区儿童中心等共青团“门店”,构建青少年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同时明确各级团组织帮扶责任,市、区两级团委统筹资源、建立帮扶项目库,街道乡镇团组织逐一摸清辖区内困境青少年需求,按照“一人一策”开展帮扶,并开展“星光青春保护行动”,依托12355热线提供自护指导、心理干预、法律援助等服务,多方配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切实将服务青年落到实处。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