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要闻聚焦->政府资讯->媒体关注(图)
“自讨苦吃”的信访法官
来源:人民网      2017年10月10日 

  在法院系统,信访工作往往都被打上琐碎、繁杂、“有理说不清”的标签。要知道,信访案件几乎都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甚至是检察监督,历时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可以说,每个信访案件都是“骨头案”。可王志勇法官在海淀法院涉诉信访办公室一干就是7年,很多同事开玩笑说:“志勇,是个自讨苦吃的好法官。”

  说到“苦”,包工头老陈觉得自己就特别苦。“我十几年前带着60多个兄弟从山东来北京打工,结果好心没好报啊……”这是在法院门前喊口号、拦班车,上访足迹遍布本市核心地带的十年上访户老陈,每次诉说的开场白。很多人把老陈视作“祥林嫂”,但王志勇没有,他耐心地听完了老陈讲的“故事”。

  老陈说,当时因施工单位拖欠工资,自己先垫付给大家,然后受大家的委托来打官司讨薪,可没有什么法律意识的老陈,手里没有任何授权手续和证据,因此法院依法未予立案。老陈开始四处上访。

  十多年过去了,王志勇初步核查,老陈提到的农民工有的已经去世,有的身份信息无法核实,剩余的四十多人分别居住在山东省临沂市不同的乡镇。没有犹豫,王志勇决定亲自前往山东实地了解情况。

  时值春节前夕,王志勇与两名同事冒雨在临沂市泥泞的乡间小道上奔波了三天,走访了二十几户当年的农民工家庭。就连受访的村民也觉得不可思议:三位北京法官千里迢迢下乡找人,竟然是为了核实十几年前的旧账,图个啥呢?然而,正是这挨家挨户的走访核查,证实了老陈没有说谎。事实表明,老陈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好包工头。

  曾经在法院撒泼打滚的老陈,被王志勇的行为深深感动了,他拉着王志勇的手,掏心窝地说:“王法官,你们为我洗冤正名的努力我都看到了。这么多年来,我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请你们原谅。其实,现在要不要到钱都不重要了。我老陈这辈子实在、不撒谎,你们能信任我,我就知足了!你们不用再去调查了,这个事我不起诉、也不上访了!”

  但王志勇没有就此停住脚步,而是翻过沂蒙山来到蒙阴县劳务公司,通过做工作,终于为老陈争取到1万元补偿款。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老陈用歪歪扭扭的字迹给王志勇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通过这件事情的经历,我老陈一定要重新认识我自己。人生路上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如果说老陈的苦是被“冤枉”,老杨的苦,则是痛失亲情。

  老杨也是一个老上访户,他的要求就是女儿支付赡养费,可老杨人很固执,性格也很孤僻,经常是上访后就“失踪”。为了找到老杨,王志勇四次赴河北农村走访,钻树林、爬墙头,最终找到了躲在深院中的老杨,与他坐在院落中的砖头上促膝长谈,也终于找到了老杨常年上访的心结——并不真的要钱,而是渴望亲情,早年与儿女因故生隙,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儿女了。从那一刻起,王志勇不再将老杨作为一个难缠的信访人,而理解他只是一个盼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普通父亲。

  王志勇又是四次走访老杨的儿女,经过将心比心的沟通,终于把一对誓不与父亲见面的儿女带到了老杨的面前,20年的情感坚冰在那一刻融化,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拍下了全家福。后来,老杨在女儿为他买的新房中安度晚年,再也没有上访。

  “很多信访的人都很苦,我的工作就是体谅他们的苦、化解他们的苦。”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王志勇建立信访案件“专办制”,创造出“亲情感化”“追击溯源”“心理治疗”等18种矛盾化解方法,7年多里,成功办理了600多起信访案件。

  “将心比心、不忘初心!”王志勇的话朴实却感人。(记者 高健)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