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紫光阁学习->读书思考->博览群书
《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
来源:新华网      2016年01月27日 

    [基本信息]

  书名:供给侧改革

  作者:吴敬琏 等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3月

  书号:978-7-5034-7426-2

    定价:精装 48.00元

    [作者介绍]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连续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

  [内容简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转型时期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将对中国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产生决定性影响。

  中国经济未来是涨还是跌?涨或跌的持续时间是长还是短?涨或跌的坡度是陡峭还是平缓?顶点或底部可能在何处?需要作艰深而复杂的分析。供给侧改革有何新意?如何发力?怎么看?怎么干?本书从中国需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前世今生、供给侧改革改什么、供给侧改革进行时四方面统领全书。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影响与必要性,同时细化“供给侧改革”的提出背景、实施方法、企业应对之策、改革的代价等关键性问题,既全面分析中国经济现状,又透彻解读出经济改革新政背后的中国逻辑。

 

  [编辑推荐]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部署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未来几十年整个社会改革的方向及国家动态都在这里。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亲、财政部长楼继伟、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著名经济学家及学者张五常、厉以宁、钱颖一、许小年、张文魁等精心创作。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兼备。

  3、迄今系统性讲述供给侧改革的重磅专著,主题专一,逻辑严谨,没有任何其他类型杂乱文章的生搬硬套。

  4、摒弃任何肤浅或过度解读供给侧改革以及带有功利色彩的文章。

  5、供给侧改革有何新意?如何发力?怎么看?怎么干?尽在其中!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需要供给侧改革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如何看,如何办?

  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

  没有产业支撑的增长都是空谈

  从制造到服务:经验理论与中国问题

  久违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释放什么信号

  从国际经验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源泉

 

  第二章 供给侧改革前世今生

  供给侧的源头——“萨伊定律”

  论从供给方面发力

  鼓励内供远胜鼓励内需

  对“三驾马车”需求理论的再认识

  供给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供给侧改革:里根的教训与朱镕基的经验

  “供给侧改革”的宏微观视角

  重读撒切尔主义

 

  第三章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

  中国供给侧至少存在六大问题

  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改革

  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及实现途径

  “供给侧改革”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供给改革”改什么

  加强供给侧改革有一个重要前提

  “供给侧”改革对国企改革的指导意义

  供给端发力破解“十三五”增长困境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要点与三大误区

  调整监管理念,推进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进行时

  国企改革的新范式及政策挑战

  竞争政策推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

  简政放权仍需添柴加压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私法自治

  影响中国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议

  供给侧革命与创新

  我们需要怎样的供给侧改革

  以高效的劳动力市场促进经济转型

  土地供给侧改革在于体现市场化内涵

[书摘]

  “僵尸国企”退出的障碍并非无法化解

 

  改革确实比较复杂。例如要让僵尸国企不生存,从理论上来说很容易,但如果真要把一个大国企关掉,它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执行的时候肯定会比较谨慎一些。第二个原因可能是,顶层设计方案做好了,但它最终实施的时候还是通过各个部门去落实,而各个部门的考虑和动力不太一样,所以有时候不同的部门,政策推进差距很大。现在的有利之处是,有了顶层设计,那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实施和落实方面的协调,共同推进。

  就国企改革而言,如果是“僵尸国企”要被关闭、被兼并或被重组,政府担心的无非是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如果工人失业,会不会有社会问题;第二,会不会有很多不良资产——银行的不良贷款过多会导致问题;第三,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三个问题,有可能导致改革推进变得非常困难。但反过来看,不推进的后果是什么?例如我们确实担心失业问题,但通过支持一个本来已经资不抵债和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的企业继续运行,来保证一部分人的就业,和直接用资金保障这部分人的生活,哪一个效率更高?答案显而易见。

  并且,目前我国有一定的社保体系,与过去什么都没有的改革环境已大不相同。同时,与过去劳动密集型国企很多的情形不同,目前的很多大国企尽管规模很大,但是其实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就业的问题其实是能够被化解的。

  不良资产的问题也同样可以化解。其实,通过给“僵尸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让它们的不良资产不爆发,这更加危险。如果现在不处理,不良资产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这非常重要。我们已经见到很多企业,在2008 年或2009 年本来要破产了,结果在2009 年的刺激政策中全都被救活,但最近又要破产了。唯一的区别是,现在的负债已经比那个时候庞大很多。

  从目前来看,以我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或者说我们整个国家的财政能力,要化解不良资产问题是有可能的。比如,过去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将一部分不良资产先放在一个单独的平台上,慢慢化解。

  第三个问题就是影响GDP 增长:关闭国企使当地的经济暂时不活跃了。这正是长痛和短痛的问题。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确实考验顶层的决断力。如果我是市长,估计我也不愿意关停。但如果不化解,以后的问题会更大。

  因此,顶层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其实意味着顶层的协调和顶层的实施,大家一起来推动这件事进行。

 短期宏观经济政策适度放宽松有可能

 

  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此前“通过增加投资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有所转变,因此货币政策会相对收缩。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首先,现在货币政策并没有特别宽松,目前实行的一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其次,这两个问题并不在同一个维度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用于解决短期稳定的问题,比如经济下行压力过大,将货币和财政政策用于经济的短期托底、稳增长;而供给侧的政策,通常用于解决中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

  不过,在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下,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暂缓,这的确是一种可能性;而同时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性是需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比如,一些产业需要重组,意味着短期内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因为需要人为关停部分企业,那么原来有的就业和生产,现在都没有了。当然,这些生产和就业本身都是无效的。但即便如此,把它们人为关停,经济活动就变得更少。此时,为了配合改革,以及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过渡,将短期宏观经济政策适度放宽松一些,也是有可能的。

  两年前的改革方案(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来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做过一个测算,发现如果所有的政策都能完全实施的话,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是有益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可以提高两个百分点。

  但它同时发现,在短期内,这个改革会让经济增长下降0.3个百分点。即调整和重组在短期内,是会让经济活动有损失的。因此,经济结构改革,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般是改革政策(例如关停“僵尸国企”等)与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它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方面。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