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紫光阁学习->讲座报告->思想理论
刘春林: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主动权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6年03月23日 

  近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我们清醒认识挑战和机遇,立足省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先决基础,为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感受尤为深刻。习近平用“五个事关”肯定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一论述充分表明,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关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就我省来说,破解难题,解决矛盾,加快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意识形态问题、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改造问题,社会群众思想共识问题,唯此,才能积极引导人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最大限度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务必摆正关系把握工作规律

  要做到意识形态建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关键是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辅相成,坚持两手抓,二者才会相得益彰。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要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忽略精神力量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就会在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物质文明建设最终也搞不好。只有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是正确处理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面对国际各种思潮交锋日趋激烈,国内经济社会问题相互叠加的考验,在意识形态领域,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以马克思主义引导和整合各种思想意识的发展,凝聚各民族的向心力。另一方面,也要尊重意识形态多元化存在的客观现实,在维护现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前提下,采用教育、引导的手段来处理思想问题,以“一元”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提升“多元”的精神文化形态。要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影响力、感召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落后文化的侵袭。

  三是正确处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无疑要强调政治性,而社会大众最关心的主要是现实问题和自身利益。因此,必须将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党的政治理想与公民个人的事业理想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其内化为人们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意识形态工作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意识形态的人文关怀,并让这种人文关怀进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一方面要加强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公民意识教育,另一方面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抓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确立起支撑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体系。

  务必三化并举加强舆论引导

  只有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正能量,才能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一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实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根本任务,关键是要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信仰是思想的强大支柱,信念是力量的根基源泉。没有坚定的信仰引领,就难以经受严酷考验;缺乏信念的有力支撑,就会在干扰诱惑前败下阵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为了避免“缺钙”,必须始终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振全社会的精气神。

  二是强化正面舆论导向。牢固占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各类重要信息发布的主阵地,形成舆论强势,彰显主流性、权威性、公信力。要敢于面对各种热点、难点及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不回避,不失语,不乱语,切实做好引导疏导、解疑释惑工作,弘扬主流价值观,占据思想舆论的制高点。要大力宣传全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宣传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战略的新进展,宣传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弘扬社会发展主流,凝聚改革发展共识。

  三是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主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释疑解惑、调适心理、理顺情绪入手,将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贴近实际,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区分不同层次,制定相对稳定、比较系统的教育内容,将政治导向、思想教育、道德示范、法纪约束及文化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广大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借助现代化、社会化的信息媒体和技术手段,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关系、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务必审时度势驾驭复杂局面

  面对渐趋复杂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确保在关键时刻保持政治清醒,科学引导,有效作为。

  一是牢固树立问题意识。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快,以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复杂深刻的社会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与新的挑战。突出体现在:西方思想的渗透加剧,世界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严重冲击;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关系的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多样化、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由于社会阶层变化使得意识形态的内容日趋复杂化。对上述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清除麻痹思想。努力做到既能够实时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又能够追本溯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找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是加强舆情研判应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认识当前民众思想意识和价值选择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深刻把握现阶段社会舆情的现状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了解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及其对人们思想、心理、情绪产生的影响,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牢牢掌握社会舆论的主导权。进一步提高舆情引导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发现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突出抓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维护正确舆论导向。

  三是有效开展舆论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舆论环境变化,遵循新形势下信息传播规律,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积极作用,在涉及旗帜立场、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绝对不能作壁上观,而要敢于发声,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弘扬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作者系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相关导读